最近这几年,要说哪个行业最热闹,汽车行业绝对算一个。
技术更新换代快,新牌子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,价格也是打得不可开交。
按理说,像成都车展这样全国有名的大型活动,应该是车企们展示自家最新、最牛产品的好机会,大家也都盼着看点新鲜玩意儿。
可去年的成都车展,气氛却有点奇怪。
热闹是真热闹,展馆里人挤人,但另一边,专门报道汽车的媒体和自媒体圈子里,却是一片抱怨声,甚至有人喊出了“没子弹就别打仗”这样的话。
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
一场好好的车展,怎么就让本该是合作伙伴的车企和媒体闹得这么不愉快呢?
这事的起因,说起来也简单,就是为了钱,更具体点说,是为了差旅费。
以前,办这种大型车展,主办方和各大车企为了让全国各地的媒体老师们能来好好宣传,都会主动承担他们的差旅费用。
来回的机票、在当地住几晚的酒店,基本上都给安排得妥妥当当,有时候还会请大家吃顿当地的特色美食,比如在成都就搞个火锅局。
这在行业里是多年的老规矩了,车企花钱,媒体出力,大家合作愉快,一起把车展的热度炒起来。
但是,这次的成都车展,这个老规矩突然就没了。
媒体朋友们到了之后发现,别说报销机票酒店了,连最基本的差旅补贴都取消了。
主办方给出的新方案是,提供一笔500块钱的“激励金”。
但这500块钱也不是白拿的,条件相当苛刻:你必须在活动结束后的8个小时内写出稿子或者剪出视频,还得发到至少两个平台上,并且要保证有几千的浏览量。
这下子,媒体圈可就炸了锅。
大家算了一笔账,从外地赶到成都,来回交通费加上住宿费,少说也得一两千块钱,这500块钱连成本都覆盖不了,更别提还附带了这么多硬性要求。
这感觉就像是,老板让你去出差,不仅不给报销,还说“你干好了我给你发个小红包”,这换谁心里都不舒服。
所以,才有了那句“没子弹就别打仗”的吐槽,意思是车企想让媒体帮忙宣传,却连最基本的后勤保障都不提供了。
那么,车企和主办方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“抠门”了呢?
其实也不是他们故意要得罪人,而是整个汽车市场的大环境变了,说白了,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。
从去年年初开始,国内汽车市场掀起了一场非常激烈的价格战。
各大品牌为了抢市场、清库存,纷纷降价促销。
你降一万,我就敢降两万,有的车甚至优惠好几万块钱。
这么一折腾,车企的利润被大大压缩,挣钱变得越来越难。
公司不挣钱,自然就要想办法省钱,各种开销都得精打细算。
市场推广和宣传的预算,就成了最先被削减的部分。
过去那种动不动就花几百上千万办一场盛大发布会,请媒体吃好喝好的日子,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这次车展上,一些顶级的豪华车品牌干脆就没来,像奔驰、宝马、奥迪这些大厂,虽然来了,但展台规模和活动也都比以前低调了不少。
车企现在考虑的是,花的每一分钱,能不能直接换来销量。
请媒体的这笔钱,看不见摸不着,不如直接把钱变成给消费者的优惠,那可是实实在在能促进销售的。
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一边是媒体们觉得车展越来越没意思,待遇也差了,提不起劲;另一边却是普通观众热情不减,展馆里人山人海,周边的酒店都订满了。
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?
这是因为媒体和普通观众来看车展的目的完全不一样。
媒体来车展,主要是为了工作,他们想看的是新车发布、新技术亮相,找的是新闻点。
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很多新车在车展开始前就已经在网上发布了,技术信息也早就公布了,车展本身的新闻价值就降低了。
当车展变得没啥新鲜事可报,车企又不给提供好的待遇时,媒体自然会觉得没意思。
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车展的吸引力依然很大。
因为网上看得再多,也不如到现场亲身体验一下来得真实。
在车展上,你可以一天之内把所有感兴趣的车都看一遍,不用在各个4S店之间来回跑。
你可以坐进车里,摸一摸方向盘,感受一下座椅舒不舒服,空间够不够大。
特别是现在的新能源车,很多品牌都在现场提供试驾服务,让你能亲身感受一下电车的加速和操控。
这些都是在网上看图片、看视频感受不到的。
所以,尽管媒体抱怨车展没新意,但对于真正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来说,车展仍然是一个集中看车、比车、体验车、甚至还能现场砍价的好地方。
不过,问题也随之而来。
当车企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“卖车”上,车展本身的内容质量确实在下降。
以前的车展,是车企展示未来科技和设计理念的舞台,总会有一些造型科幻、技术超前的概念车让人大开眼界。
而现在,展台上摆着的几乎全都是正在销售的量产车,展台的设计也越来越像一个装修豪华的大型卖场,到处都是举着优惠牌子的销售人员。
观众逛一圈下来,可能会觉得有点审美疲劳,感觉很多车都大同小异,除了一个比一个大的中控屏幕,似乎也看不到什么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了。
车展正在从一个引领汽车文化和科技潮流的盛会,慢慢变成一个纯粹的商品展销会。
这种变化,其实对整个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。
一个健康的车展,应该既能满足消费者看车买车的需求,也能给人们带来对未来出行的想象和启发。
如果车企只顾着眼前的订单,而忽视了品牌故事的讲述和技术的展示,那么车展的魅力就会被逐渐消耗掉。
久而久之,大家可能会觉得,去车展还不如去家门口的汽车城,反正都是看车砍价。
所以,这次成都车展的风波,其实是给整个汽车行业提了个醒: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,如何平衡好短期销量和长期品牌建设的关系,如何让车展重新变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,是所有参与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车展不会消失,但如果它不能与时俱进,找到新的价值,那么观众的热情还能维持多久,就真的不好说了。
网上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