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温江一名1岁4个月大的幼儿从楼梯摔落,头部重伤导致颅内出血,生命垂危。温江区人民医院紧急启动多学科协作,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“迷你”开颅手术,最终将孩子从死亡边缘拉回。
9月4日,红星新闻记者从该院获悉,小夕近日已康复出院。
成都温江一名1岁4个月大的幼儿从楼梯摔落,头部重伤导致颅内出血,生命垂危。温江区人民医院紧急启动多学科协作,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“迷你”开颅手术,最终将孩子从死亡边缘拉回。
9月4日,红星新闻记者从该院获悉,小夕近日已康复出院。
▲幼儿康复顺利
从楼梯摔落,幼儿生命垂危
8月20日晚上,成都温江。1岁4个月的小夕(化名),在家门口摇摇晃晃地走着。一个没站稳,她从楼梯上摔了下来,跌跌撞撞滚了七八梯,足足一层楼高!家人抱起软绵绵的宝宝,紧急送往了温江区人民医院急诊科。
展开剩余68%据院方介绍,急诊医生发现,小夕小小的脑袋里,出了足足30余毫升的血!急诊科立刻呼叫神经外科。值班医生一看,马上电话“摇人”:“主任,情况不好,一岁小孩颅内出血量挺多的!”
神经外科主任云德波接到电话,立刻从家里往医院赶。此时,小夕已被妈妈紧紧抱在怀里,送进了ICU。妈妈怀里的小夕意识昏沉,只有在刺痛时才会微弱地哭一下,反应极差。
▲患儿的医学影像
“需要马上进行手术!”云德波评估后说,“第一次CT是摔后半小时做的,血很可能还在继续出。再不干预,血肿增大,孩子会完全昏迷,甚至脑功能永久损伤,生命危险就在眼前!”
据介绍,1岁多孩子的全身总血量只有大约600-700毫升,而小夕颅内出血超过30毫升,头皮下血肿也有30毫升。加起来相当于小夕短时间内丢失了全身血量的10%,这已在失血性休克的边缘。
手术难度大,多学科合力闯关
据介绍,小夕的手术难度较大,要经历三道难关。麻醉关:循环稳定、气道管理,每一步都如履薄冰。孩子血量太少,术中血压波动就是生死一线。操作关:宝宝的硬脑膜薄如蝉翼,只有零点几毫米。缝合时,针必须从这层“薄纱”正中间穿过,稍偏一丝,就可能伤及下方脆弱的脑组织和血管。协作关:需要多个科室的无缝配合。
“这是我们见过最小的开颅手术了!”手术室内,每个环节都在与时间赛跑,但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出现了:全院常规储备的导尿管,对这个一岁多的宝宝来说都太粗了。全麻后孩子无法自主排尿,膀胱会被尿撑坏。
▲术中
怎么办?泌尿外科医生急中生智:“用手术室的最小号引流管!”于是,一根引流管被巧妙置入,接上引流袋,解决了难题。麻醉科医生也在纤细如线的腋动脉成功置管,为精准监测血压提供了生命通道。
当医生小心翼翼地清除颅内血肿后,惊险一幕出现了:小夕骨折的颅骨刺破了大脑的大静脉——中央沟静脉,鲜血猛地涌出!几分钟内,小夕的血压急剧下降。手术室里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。“快!明胶海绵!”云德波临危不乱,迅速将预备好的止血材料精准压上去,血终于止住了!直到凌晨4点,手术顺利结束。
术后,小夕被送回ICU。ICU医护团队寸步不离,24小时密切监护着她的每一次心跳、每一道呼吸,精细调整每一项支持治疗。第二天下午4点,ICU护士给云德波发来捷报:“您的小病号能自己喝奶啦!”
在ICU医护团队的全力守护和专业照护下,小夕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,顺利度过了术后最关键的时期。之后,她转入普通儿科病房,接受后续康复治疗。近日,小夕已经康复出院了。
谢小英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受访者供图
编辑 郭庄
发布于:北京市网上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